关键要点
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网络上满足预定条件时自动执行的数字合约。
智能合约促进了选择保持匿名的个人之间的无信任交易,从而无需银行等中介机构。
智能合约使交易可追踪、透明、不可逆转。
智能合约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的核心要素。它们取代了金融交易中的中介机构,交易在满足条件后立即执行。智能合约将去中心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用户可以完全透明地自动执行已批准的合约。
本文深入探讨智能合约、其历史、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用例。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上可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它们由规定预定条款和条件的代码组成,这些条款和条件一旦满足,就会触发特定结果。通过在区块链等分布式账本上运行,智能合约使各方能够按时准确达成协议,同时确保不可篡改。
智能合约是自动化的关键基础设施,因为它不受中心化机构的监管,因此能够更好地抵御单点故障。当智能合约部署在多方协议中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对手风险,提高效率,减少开支,并为流程带来额外的透明度。
一般来说,智能合约用于自动执行协议,使各方无需第三方参与即可实现近乎即时的最终确定性。它们自动化工作流程,并在满足编码指令时激活下一个可能的操作。
智能合约的特点
这些是智能合约的主要特点:
自动执行
智能合约具有自我执行功能,可显著减少人为干预。其逻辑驱动的代码会在满足预定条件时解锁价值/访问权限。
自我验证
当用户遵守编码条件时,智能合约可以自我验证。如果发生违规,智能合约可以根据规则对违规者进行处罚。例如,如果借款人未能在预定时间内锁定抵押品,智能合约可以取消未决贷款。
不可变
任何一方都无法更改已达成一致的合约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一方的腐败和党派利益。编辑智能合约的唯一方法是在所有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在当前网络中添加一个额外的区块。
智能合约的历史
美国计算机专家、法学家和密码学家尼克·萨博 (Nick Szabo) 于 1994 年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在他开创性的论文中,他对智能合约给出了如下的一般定义:“一种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化交易协议”,其广泛目标是“满足常见的合约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恶意和意外的例外情况,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可信中介机构的需求”。
虽然智能合约的实际应用在自动售货机等系统中得到了体现(即,一旦满足投币条件,代码就会触发预期的零食),但区块链为数字化、不可变且无需许可的智能合约奠定了基础。2009年比特币网络的上线,可能带来了第一个协议智能合约——它创建了一系列在钱包之间转移 BTC 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BTC 发送者使用正确的私钥确认转账,并持有足够的资产来支付交易费用。
2012年,比特币网络发展到支持另一种智能合约类型——多重签名交易。这种交易要求一定数量的用户(公钥)使用其私钥对交易进行签名以进行验证。该技术通过防止单点故障(例如私钥被黑客入侵或丢失)来巩固用户资产的安全性。
随后几年,开发者开始积极尝试,并引入了新的操作码(Opcode) 。然而,智能合约的下一个重要里程碑是2013年以太坊白皮书的发布。两年后,以太坊开发者为可编程智能合约部署了一条新的区块链。这条新链不再仅仅充当单一的智能合约用例或提供有限的操作码,而是推出了一台“世界计算机”——以太坊虚拟机,它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主权智能合约。
加密智能合约如何运作?
智能合约的运作遵循区块链中编码的基本“如果、何时、那么”语句。当预定条款得到满足并确认后,去中心化的计算机网络将执行交易请求。这些请求可以是将资产发送到指定钱包、铸造NFT、发送警报或分发活动门票。当操作完成后,验证器会将交易添加到区块链中。这意味着该操作无法被撤销或破坏。
智能合约可以包含尽可能多的条款,以确保参与者的活动能够得到妥善的最终确认。为了创建这些条款,用户必须明确交易及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的表示方式,同意用于规范交易的“如果、何时、那么”指令,探究所有可能的遗漏,并设计解决分歧的机制。
任何人都可以构建智能合约并在区块链上运行,以扮演各种角色,例如,可以充当独立的收益聚合器,自动将资产转移到收益最高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此外,区块链即服务 (BaaS) 公司也提供模板、网站界面和其他必要工具,以简化智能合约的创建。
智能合约通常涉及多个独立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可能是匿名的,并且只是偶尔相互信任。合约精确地规定了参与者如何交互、谁可以在何时与合约交互,以及哪些输入会产生哪些输出。该产品是一个多方面的数字协议,涵盖了从当前的概率状态到新的确定性状态的转变。
智能合约的优势
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化合约生命周期并实现操作数字化。以下是智能合约的一些主要优势:
透明度
智能合约的条款和条件可供各方访问,并且由于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因此它们确保数据的不变性,同时在发生任何混淆或分歧时允许各方访问记录。
自主和储蓄
智能合约无需中心化机构或第三方验证;因此,它消除了托管机构普遍存在的腐败和人为错误风险。此外,消除第三方参与也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流程。
速度
智能合约通过计算机协议实现自动化,消除了对中介机构的需求,并节省了手动起草合约所需的大量手工工作时间。
准确性
由于智能合约消除了方程式中的手动输入并实现了流程自动化,因此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文档中人为错误的发生。
智能合约的局限性
尽管使用智能合约的原因有很多,但您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例如:
不变性
智能合约一旦执行,就无法撤销交易。虽然可以对代码进行更改,但更改仅适用于未来的交易。因此,智能合约审计至关重要,因为审计人员会检查安全漏洞和其他潜在问题,而不是“在生产环境中测试”。
缺乏灵活性
智能合约缺乏灵活性,因为它们是客观的,一旦条件满足就会执行。传统合约可能会包含“善意”或“合理”等措辞,以留出灵活性的空间。当合约内容是关系型协议而非交易型协议时,此类措辞是必要的。
保密挑战
虽然智能合约将所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从而提供了透明度,但这也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访问这些信息,而且大多数用户更倾向于将交易细节保密。例如,在与智能合约交互后,您的钱包地址可以被追踪,您的整个交易历史记录也会被曝光。
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
dApp 是一种在区块链或点对点 (P2P) 网络上运行的开源软件应用程序。dApp 与常规应用程序类似,但其工作方式不同,因为它们基于去中心化协议运行,无需任何中心化实体的参与。它们弥合了 Web2 和 Web3 之间的差距。
智能合约是 dApp 的链上组件。我们之前提到过,智能合约是一种自我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约定的条款得到满足时,会自动执行交易。
dApp 利用智能合约作为后端,授权转账并连接到区块链。智能合约是去中心化应用的关键,因为它们运行在每个合约中编码的逻辑之上,无需任何中心化实体。
结论
智能合约是 DeFi 不可或缺的元素,构成了 dApp 的核心构建块。它们有潜力提高交易的透明度、速度和准确性,而无需依赖第三方。然而,虽然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确保了交易的透明度,但也意味着交易一旦执行,就无法撤销。如果您使用智能合约进行交易,请考虑使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或辅助钱包,以避免您的加密货币余额和交易历史记录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