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LayerZero?
LayerZero 是一种互操作性协议,旨在连接不同的区块链,利用新技术立即验证正在发生的跨链交易,克服流动性碎片化的挑战,其中每个链上的活动都被孤立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
关键要点
LayerZero 旨在为独立的区块链网络之间建立有效的通信途径和平台。作为通信的一部分,区块链网络将能够共享资产、状态、流动性等信息。
LayerZero 运行一个超轻节点 (ULN),并利用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 (DON) 的功能,将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连接到外部世界,并与中继器协同在两个端点之间传输信息。它还尝试通过划分通信方来营造更安全的氛围。
LayerZero 可以在区块链网络需要在彼此之间共享资源或完全借用其他网络的能力以及协议或区块链爱好者需要做同样事情的情况下获得应用。
根据 CoinGecko 的数据,Layer 1 平台的市值超过 8000 亿美元。虽然比特币和以太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其他一些著名的 Layer 1 平台,例如 BNB 智能链 (BSC) 和 Solana,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去中心化网络不断涌现,每个网络都至少拥有一项独特的功能,并围绕该功能构建了一整套去中心化应用生态系统。
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是开发一种技术,使人们能够同时使用不同的网络,或者在不完全放弃另一个网络的情况下使用另一个网络,即互操作性。
区块链上的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解决方案”指的是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寻求的各种解决方案,旨在在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之间建立交换门户。最终,互操作性协议有望使区块链网络能够相互共享资源,并允许能力较弱的网络从更成熟的网络中借用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流动性、加密资产、安全基础设施,甚至用户。此处的“用户”指的是在独立的互操作网络之间自由移动的权利。这方面的尝试促成了桥梁的创建,允许在区块链网络之间转移资产。
为了在两个独立的网络之间创建通信路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通过运行中间链或节点来开发中介。
中间链从源链接收消息,处理后转发至目标链。中间链承担着网络的职责,并拥有对信息验证和向目标链传输的完全控制权。因此,中间链的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协议崩溃,并导致资产损失。中间链成本低廉,但最终面临安全问题。
使用中间链的替代方案是运行链上轻节点。由轻节点支持的互操作性协议被认为更安全。此类协议在目标链上运行节点,从源链接收消息,验证消息,并按顺序将其添加到目标链。轻节点的功能与网络上的任何其他节点相同,因此即使出现故障,损失也微乎其微。但是,轻节点互操作性协议的成本相当高昂。
这就是 LayerZero 的用武之地。LayerZero 致力于克服现有互操作性系统的安全缺陷,并为区块链网络间的互通开发一种万无一失的设计。那么 LayerZero 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呢?
LayerZero简介
LayerZero 将无缝连接所有区块链,让用户浑然不知。它将使现有和新兴的去中心化应用能够超越 EVM 或非 EVM 的边界,打造全球首个全链应用。
LayerZero 是一个互操作性协议,用于协调用户应用程序之间去中心化网络的消息传输。它通过运行(超)轻节点、中继器和去中心化预言机,在两个链上端点之间传递信息。在此过程中传输的数据范围广泛,从普通数据到状态变化,以及去中心化网络之间的高级通信。超轻节点会保存源链上每笔交易的证明,并在目标链需要时(批量)提供这些证明。
LayerZero 声称正在开发一个平台,该平台旨在促进独立去中心化网络之间的真正通信,同时保持顶级安全性并降低成本。超轻节点兼顾安全性和成本效益,而预言机和中继器则协同支持数据传输系统。
LayerZero 如何工作?
LayerZero 互操作性协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超轻节点、去中心化预言机和中继器。
超轻节点
轻节点就像区块链网络上的微型验证器节点。对于互操作性协议,轻节点设置在目标链上。如前所述,轻节点负责从源链接收数据,并将传输的数据集成到目标链,从而完成整个通信周期。但轻节点会牺牲成本效益来提高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ayerZero 使用了超轻节点 (ULN)。ULN 与轻节点非常相似,但超轻节点不会按顺序将每笔新交易添加到目标链,而是根据目标链的请求,将这些交易打包并一次性发送。LayerZero 声称,这种做法既节省了成本,又保持了链上轻节点提供的安全性。
预言机
预言机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区块链预言机使去中心化系统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通信。这包括 Web3 和 Web2 世界之间的连接,以及两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之间的连接。预言机的本质是创建数据馈送,并将这些数据以易于利用的形式插入目标系统。LayerZero 互操作性协议使用类似Chainlink和Band 协议开发的去中心化预言机。
中继器
中继器通过向目标链发送交易证明,完成通信网络之间的消息传递周期。有了证明,目标链就能将来自源链的数据或消息集成到自己的系统中,并执行消息中可能包含的命令。
LayerZero 工作原理概述
LayerZero 在每个通信网络(例如网络 A(源链)和网络 B(目标链))上创建端点。要向网络 B 发送消息,网络 A 中的用户应用程序需要选择一个首选的预言机(例如 Chainlink DON)和一个中继器来处理其跨链消息。网络 A 的端点会将消息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目的地)提供给 Chainlink DON 和所选的中继器。预言机将消息的详细信息转发给网络 B,同时中继器将交易的证明提交给目标链。
预言机与目标链之间的通信形式与预言机向区块链协议提供来自外部环境的数据时的形式相同。
LayerZero 的功能
LayerZero 声称能够弥补当代区块链互操作性解决方案的不足。基于其运作方式,它开启了以下可能性:
增强安全性
LayerZero 基于其公开的设计,在多个账户上都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并在系统中部署了抵御操纵的资源。作为第一层保护,超轻节点确保即使不幸被利用,系统的大部分功能也能安然无恙。此外,用于通信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的安全系统也进一步增强了这一保护。LayerZero 声称,如果出现绕过这两个系统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少发生,那么协议系统的隔离将成为下一道防线。
源链和目标链上的预言机和中继系统是抽象的,因此源链上的安全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而目标链则不受影响。这进一步减少了可能的损失。
通用数据交换
LayerZero 联合创始人 Ryan Zarick 在 2021 年 9 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阐述了为应用程序开发单一界面和代码,并在不更改原始代码的情况下在不同区块链上运行它们的可能性。据他介绍,该系统将由一个数据交换系统提供支持,该系统通过实现发送和接收功能,使多链应用程序能够在不同的区块链上运行。
这也适用于资产桥,在这种情况下,桥接平台无需为每种资产或每条链创建新的桥接合约。与当前主要以资产桥为核心的互操作性协议不同,LayerZero 的设计可能会支持其他数据和资源共享形式。
Ryan Zarick 的演讲也暗示了统一的流动性体系。
LayerZero 用例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这些功能呢?
桥接
桥接是目前最流行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跨链桥接允许资产持有者在不同的 Layer 1 和 Layer 2 平台之间转移资产。投资者将资产桥接到另一个网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利用目标链的手续费结构,或从目标链上的应用中获益。由于 Polygon、Fantom 和 BNB 智能链 (BSC) 等成本更低的权益证明 (PoS) 链的出现,桥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但除了上文提到的安全性较差之外,目前的桥接平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运行桥梁的资本密集性在于,需要为每个桥接方向开发新的基础设施。例如,一个支持 5 个网络的桥接平台需要编写 5 种不同的代码,并运行 5 个中间链或轻节点。
LayerZero 声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超轻节点的要求较低,通用数据交换意味着可以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和代码为多个网络创建桥接器。这样的桥接器更高效、更经济,无需为桥接不同的链编写不同的代码集。
跨链交换和统一流动性
投资者如果希望在不同网络上购买加密资产,首先需要将统一资产桥接到目标链,并通过目标链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购买。LayerZero 的测试网桥可以直接将主网的以太坊以及Arbitrum和Optimism等Layer 2解决方案中的以太坊兑换为 Goerli ETH。类似的系统可以更大规模地开发,以支持跨链交换,并省去桥接和连接到目标平台上交易所的过程。
当前的桥接使用独立的流动性池,例如,不同的流动性池分别处理从以太坊到 Polygon PoS 链的桥接请求,以及从 Fantom 的 Opera 链到 Polygon 的桥接请求。这可能会导致效率差异。以太坊到 Polygon 桥接的流动性可能足以处理所有请求,而 Fantom 到 Polygon 桥接则缺乏两条链上足够的资产来立即完成桥接请求。
LayerZero 联合创始人 Ryan Zarick 提到,LayerZero 可以利用单一流动性池来满足来自多个目标链的桥接请求。
LayerZero 实现了桥接的终极目标:在所有链上实现统一的流动性,并保证源链的最终性。这意味着,当用户将资产从 A 链转移到 B 链时,用户可以保证 B 链上的资产,而流动性提供者 (LP) 将从所有传入 B 链的交易中获得费用,无论源链如何。
Omnichain 代币和 NFT
LayerZero 的技术旨在创建一个真正的零层。一个能够与任何其他网络交互、共享资源、不受平台限制自由运行的生态系统——全链 (Omnichain)。LayerZero 有望引领“非原生”加密资产的出现。非原生是指这些资产可以在任何链上使用,无需通过桥接器改变其原始形式,从而将其移植到目标链并返回。Omnichain 代币和 NFT 将是独一无二的,并且由于投资者可以轻松地在他们喜欢的区块链上购买和存储它们,因此它们有望获得更快的普及率。
最后的想法
区块链不断发展——从比特币到核心比特币网络的多个分叉,再到如今众多智能合约区块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兼容EVM的以太坊区块链分叉,每个网络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虽然这些类型的区块链网络已经构成了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很大一部分,但目前并没有迹象表明其发展速度会很快放缓。
区块链注定是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最终形态尚不可知。目前,我们只能猜测两种可能:一个能够满足我们对去中心化网络所有需求的巨型区块链,还是一篮子拥有独特属性的分裂网络。如果后者成为常态,那么一个能够让区块链爱好者受益于网络各自优势的有效系统至关重要。
许多互操作性项目深谙此道,并持续致力于开发区块链网络之间可能的通信路径。跨链桥就是这一尝试的热门成果,并已展现出极佳的可用性。跨链桥已助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加密资产在不同网络之间流动。但它们并非没有自身的缺陷,我们之前已就这些问题进行过反思。
LayerZero 暗示了区块链网络互操作性的下一阶段,这一阶段将超越加密资产的桥接,专注于实现通信。我们已经讨论了类似系统的一些用例,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LayerZero 的技术和设计可以创建,或者至少是开创性的“金边”(gilt-edge)互操作性系统。LayerZero 也有可能发行代币,并为早期采用者提供空投机会。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早期开发阶段及其对用户的意义。建议在与新协议交互时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