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行代币的行为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具体法律界定如下:
《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明确规定:
代币发行融资(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
如果代币发行行为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明确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2021年施行):
进一步明确了对非法集资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措施,代币发行若涉及非法集资,将受到严厉查处。
总结:
在中国,未经批准的代币发行行为是违法的,法律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币融资活动。合法的数字货币或金融创新必须经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国家支持其在合规范围内的技术探索,但坚决打击以代币为名的非法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