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4 月,由杜均創辦的知名加密VC ABCDE 宣布停止新專案投資和第二期募款。
這家曾經活躍的投資機構,將工作重心轉向已投項目的投後管理和退出安排,成為加密VC 的現況縮影。
2024 年,我們曾報道一批加密VC 的「維權潮」。當時,一批資深合夥人脫下「VC」的光環,轉身投入專案方或二級市場,只因為一句話:「做VC,不賺錢。」
一年過去,多頭市場真的來了。
比特幣持續站穩十萬美金,以太坊重返4000 美元,二級市場上時不時有暴富的狂歡聲。可是,當鏡頭轉向一級市場,加密VC 們過得卻比上一輪更艱難。
錢沒賺到,罵名倒是背了一身。
-
他們在生態鏈裡被交易所、做市商和專案方層層壓;
-
他們的投資邏輯在敘事崩塌後被徹底擊碎;
-
他們募不到錢,還要被質疑「作用還不如KOL」。
加密VC,何去何從?
加密VC 怎麼樣了?
在上一個週期裡,加密VC 習慣快速下注。他們追逐的是敘事風口,願意在還沒有產品、甚至還沒有完整團隊的專案裡撒錢,只要故事夠誘人,就能讓LP 和二級市場買單。
那是一個「講故事比做產品重要」的年代,然而進入2024–2025,這種邏輯突然失靈了。
那麼,曾經活躍的亞洲加密VC 如今怎麼樣了?
RootData 的數據顯示,相較於2024 年,2025 年至今亞洲加密VC 在一級市場出手次數呈現斷崖式下跌。
以上個週期出手最頻繁的加密VC 三巨頭為例,SevenX Ventures 最後一筆公開投資停留在了2024 年12 月,Foresight Ventures 的出手次數從54 筆驟降到5 筆,HashKey Capital 的投資次數也從51 次降至18。
在2024 年投資機構活躍度Top10 中,OKX Ventures 以出手72 次位居榜首,但這一數字在2025 年已大幅縮減至12 次。
根據某加密VC 合夥人Jack 觀察,目前加密VC 分化嚴重。中小型規模的VC 特別困難,很多都被迫轉型。
他給了自己的觀察:
-
2023–2025 年間,約有5–7% 的加密VC 轉向行銷/KOL 代理商業務;
-
約有8–10% 的加密VC 轉為孵化/ 投後驅動型機構,投後團隊規模擴張了30–50%;
-
更大多數機構的因應方式是:轉向二級市場,或延長基金週期、降低管理成本,甚至追求ETF/DAT/PIPE 等合規退出路徑。
換句話說:VC 變服務商,或乾脆成了「韭菜裡的大戶」。
前加密VC 投資人yinghao 更是直白地說:「現在純粹做一級投資的機構幾乎等於自殺。」
LD Capital 轉型二級市場,創辦人易理華成為ETH 的「奶王棋手」,存在感依舊。
此外,一些加密VC 正在「被迫」入局AI 投資。
早在3 月份,IOSG 創始合夥人Jocy 就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投資組合裡又一個專案轉型去做AI。當越來越多的加密投資人發現自己的投資組合裡莫名多出不少AI 創業家時,他們也不得不用腳投票。
例如,Bixin Ventures 大幅減少在加密產業的投資,選擇投資AI 領域的新興公司,例如IntelliGen AI,專注於AI 醫療賽道。
轉型還算是一種積極的自救,還有的機構直接宣布停止投資。由杜均創辦的知名加密VC ABCDE 在2025 年4 月宣布停止新專案投資和第二期募資,後續將重點放在已投資的專案投後管理以及退出安排。
「ABCED 比較誠實,公開說不做了,但還有更多加密VC 是秘不發喪」,受訪VC 從業者如此評價。
伴隨出手次數驟減,當下加密一級市場的底層範式正在發生轉變,按照Jack 的話來說,即從「流動性驅動的敘事投機」轉向「現金流與合規驅動的基礎設施建設」。
過去幾年,加密VC 的投資邏輯高度依賴敘事。但2024–2025 年的融資數據出現了明顯轉向:根據Pitchbook 數據顯示,2025 Q2 全球加密/ 區塊鏈VC 總融資僅19.7 億美元,環比下滑59%,為2020 以來低點;同時後期融資佔比超過50%,意味著企業更具備真實收入、可驗證現金流的項目。
「敘事驅動的早期專案融資難度上升,能帶來收入和利潤(如交易所、穩定幣發行方、RWA 協議)的專案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水滴資本合夥人大山說。
此外,頭部交易所的「上幣效應」在這一輪也大打折扣。過去,只要能上主流交易所就能帶來估值流動性。但2025 年以來,雖然幣安上幣數量增加,但對二級估價溢價的帶動效應已減弱。根據CoinGecko 數據,上半年新幣平均TGE 後30 日跌幅超42%。同時,投資退出也出現了新路徑。例如合規ETF / 代幣化基金(DAT),或協議回購、生態基金等結構化二級流動性工程。
「這種轉變並不意味著『投機消失』,而是投機視窗縮短,Beta 收益讓位給Alpha 篩選」,Jack 說。
VC 困局
加密VC 當下的困境可以一言以蔽之:不賺錢。
加密分析師KK 坦言,首當其衝的一點是,目前加密VC 在幣圈生態位中處於後的位置。一個項目對於VC 的鎖倉期是1-3 年,但由於加密行業敘事變化很快,可能等到解鎖的時候,敘事類項目的風口已經過了,代幣價格大幅下跌,甚至趨近歸零。甚至還有的項目還沒撐到上所就宣告死亡了。
此外,不少加密VC 在上一輪週期中接盤了太多高估值項目,到這一輪邏輯被證偽,實際營收等數據根本支撐不了高估值。
「當時有很多VC 高位接盤了一些海外項目,一方面是覺得估值越高越穩,另一方面是能跟海外知名的投資機構一起投資海外項目,對品牌聲譽是個加持。但是現在看來,很多都虧損了。」KK 說。
最重要的是,加密VC 並沒有議價能力。 「本質上他們只能提供錢。」Yinghao 說。
一位受訪者甚至直言:「在這個市場裡,VC 的錢不如一個推特KOL 有價值。」
專案最需要的是什麼?
不只是錢,而是「流動性資源」。
做市商能在二級市場營造深度,交易所上幣直接決定了專案方是否能退出流動性,KOL 喊單能幫助專案方更快賣幣套現…這些流動性參與者往往先拿走最便宜的籌碼,再以數倍估值轉手給VC。結果就是:加密VC 出錢最多,拿到的卻是最差的價格。
於是,一個荒誕的現像出現了:加密VC 在加密市場中,成了最沒有議價權的群體,他們比不上交易所、比不上做市商,甚至比不上KOL。
一級市場的「資本之王」,在加密產業反而成了「生態鏈的終點」。
募資困境
如果說「不賺錢」是VC 的生存困境,那麼「募不到錢」就是生死劫。
根據PitchBook 數據,2025 年Q2 全球加密VC 融資總額僅19.7 億美元,季減59%,這與2021 年單季100 億美元以上的高點形成鮮明對比。
為什麼很多傳統LP 不再注資,除了在上一輪中投資的項目沒有回報,吃過一次虧,還有就是“在幣圈有更簡單的賺錢方式,”大山表示,“比如買主流幣、DeFi 挖礦、期權套利等,平均收益都在30% 以上,這樣就很難說服LP 去投VC,需要幾年才能退出,而且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虧損退出,”大概率還是損失。
另一方面,金主也在更換。
Jack 觀察到,目前傳統美元LP 正在收縮,取而代之的是中東主權基金,如Mubadala、QIA 等,還有亞洲家族辦公室,尤其在新加坡和香港,有不少家辦透過FO 與多策略基金配置加密二級和早期股權。
但這些新興LP 的口味更挑剔:
他們要看真實現金流,不再為PPT 買單;要求合規託管、審計與基金牌照,避免被監管狙擊;偏好二級與一級綁定的混合基金,能短期兌現部分收益…
殘酷的是,錢越來越集中在少數頭部。
「除非具備極強的垂直差異化或關鍵資源,否則中小基金更難吸引LP。」Jack 說。
而募資難的困境,對於原生加密VC 來說尤其致命。一方面他們需要持續對外募資,另一方面缺乏產業協同資源來賦能。對於有交易所或是做市商背景的VC,或者採用自有資金的VC 來說,他們不僅有錢,而且又有產業資源,有更大的底氣拿到便宜的籌碼,但是原生加密VC 不得不渡這道生死劫。
更直白的說法是:在這個市場,LP 不缺投資機會,他們缺少的是確定性,而原生加密VC,恰恰給不了。
何處突圍?
雖然一級市場的現狀如此慘烈,但是對於還在這個市場的玩家堅信,這不過是陣痛期,等到洗牌結束,依然留在牌桌上的人才有資格獲得成功的果實。
對於未來,他們保持樂觀。
「當下的變革裡孕育著新的機會。」大山說,「比如說穩定幣,有人預測未來穩定幣的發行量將會超過3 兆美元,圍繞這3 兆的結算、清算、合規服務,必然會誕生一批新標的。這是加密VC 還能提前佈局的機會。」
更宏觀的敘事同樣誘人。根據Citi GPS 2024 年報告,預計到2030 年,代幣化資產規模可達10–16 兆美元。無論是鏈上結算平台,或是現實世界資產(RWA)的發行端,都為VC 提供了切入點。
「而在每一輪週期裡,圍繞新的資產都會誕生新的機會,不管是交易平台、金融衍生品,還是創新的Defi 項目,都為市場注入了活力。」Yinghao 表示。
但如果加密VC 還想在這場遊戲中存活,必須徹底重塑自己的角色。
他們可以跳出純財務投資者的身份,提供做市、合規、流動性支持,甚至直接進入專案營運。這種模式更像是「投資銀行」,而不是傳統VC。
或者打造結構化基金,透過DAT、PIPE、SPAC 等金融工程手段,為LP 設計多樣的退出路徑,把「不確定的敘事」轉化為「可預期的現金流」。
他們還必須建立真正的研究與數據能力,以鏈上收入、用戶留存、協議費用這些可量化指標為核心,而不是繼續押注下一個「虛空敘事」。
這些方向,可能是加密VC 最後的籌碼。
然而,歷史的吊詭之處在於,真正能留下來的,往往是那些在最艱難的環境中活下去的人。加密VC 的「失重時代」,也許正孕育下一個明星的誕生。
畢竟,只有在廢墟上仍然站立的玩家,才有資格迎接下一個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