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攻击、欺骗、诈骗、哄抬股价并抛售计划——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数字数据就像一片险恶的地带,威胁潜伏在每个角落,因此标记化和加密的作用至关重要。标记化是伪装大师,用无害的标记替换有价值的信息,使原始数据无法被滥用。另一方面,加密充当密码盾,将敏感数据转换为只有使用正确密钥才能访问的无法解密的代码。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解释这两者,包括它们独特的机制、差异以及在保护数字世界免受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是标记化?
数据标记化在数据安全武器库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保护敏感的个人和财务信息时。它用唯一标识符或标记替换信用卡和社会保险号等敏感数据元素。这些标记保留了交易或运营目的的重要信息,而不会暴露实际数据,使未经授权的各方无法破译原始详细信息。
标记化的重要性通常出现在要求严格遵守数据保护标准的场景中,例如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 (PCI DSS) 对支付处理系统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代币化旨在降低数据存储和传输的风险。通过用代币替换实际的信用卡详细信息和其他敏感的客户信息,企业试图显著降低与数据泄露相关的风险。这将增强数据安全性,并让客户对公司的数据处理实践充满信心。
标记化如何工作?
标记化将信用卡号等敏感信息转换为安全格式,创建代表原始数据的标记。此过程遵循以下关键步骤:
数据输入:当敏感数据(如信用卡号)输入系统时,标记化过程就开始了。
令牌生成:接下来,系统生成一个唯一的令牌,该令牌通常类似于原始数据的格式,取代敏感信息。
Token加密:在此阶段,可以使用Token加密对生成的Token进行进一步的安全保护,增强Token的安全性。
安全存储:原始敏感数据存储在令牌库(一个集中且受保护的数据库)中。
使用令牌代替数据:在后续交易或操作中,使用令牌代替实际的敏感数据。这可确保敏感数据保持安全。
数据检索:必要时,授权个人或系统可以用令牌交换原始数据。这通常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数据保护。
降低风险敞口:由于令牌在其特定系统或环境之外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大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标记化的应用
标记化已成为增强各行各业和应用程序数据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以下是标记化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用例:
支付处理:标记化广泛应用于安全的信用卡处理。它在交易过程中用标记替换卡详细信息,大大降低了信用卡欺诈风险。
医疗数据保护:医疗保健系统中的敏感患者信息可以被标记,以保护机密性,同时允许出于治疗和计费目的访问必要的数据。
移动支付: Apple Pay 或 Google Pay 等移动支付应用程序使用标记化来保护用户的卡信息。
数据屏蔽:在各个行业中,标记化用于数据屏蔽目的,尤其是在处理个人身份信息 (PII) 时,以遵守隐私法和法规。
什么是加密?
加密是数据安全中保护敏感信息免遭未经授权访问的重要工具。在数据不断共享和存储的数字空间中,加密有助于保护个人、财务和机密数据。无论数据是通过互联网传输还是存储在计算机和服务器上,这种保护都至关重要。
此安全工具旨在确保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保持完整和不被更改,防止篡改。某些加密形式还提供身份验证(确认通信中各方的身份)和不可否认性(防止个人否认其参与通信)。
加密将纯文本、可读数据(明文)转换为编码版本(密文),如果没有解密密钥,则无法轻易解密。具体来说,加密密钥主要有两种类型。对称加密使用一个密钥来加密和解密数据,而非对称加密(又称公钥加密)使用两个密钥——一个用于加密(公钥),一个用于解密(私钥)。
此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密令牌,它确保只有拥有正确解密密钥的授权个人才能访问和解释原始数据。
加密如何工作?
加密涉及复杂的算法和密钥,它们共同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确保只有授权方才能访问信息。让我们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数据转换:该过程从明文开始,明文是原始的、可读的数据。加密软件应用算法将明文转换为密文,即不易理解的编码版本。
密钥生成:接下来,根据加密类型(对称或非对称)生成一个或两个密钥。
算法应用:加密算法是将明文转化为密文的一组数学运算,加密的复杂度和安全性取决于算法和密钥长度。
传输:数据一旦加密,就可以安全地在互联网上传输或存储。没有相应的解密密钥,任何人都无法读取密文。
解密:加密数据的接收者使用密钥将密文解密回明文。
数据完整性和身份验证:先进的加密技术还可以确保数据完整性和身份验证,以验证参与通信的各方的身份。
加密的应用
从保护个人隐私到保护国防信息,加密可防止敏感数据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威胁。加密的应用范围涵盖众多领域,展现了其多功能性和不可或缺性。以下是加密的一些用例:
在线通信安全:加密可保护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等数字通信的安全,确保只有预期的收件人才能阅读内容。
金融交易:银行和金融机构依靠加密来保护交易,包括网上银行和信用卡处理,保护客户财务信息免遭欺诈和盗窃。
数据存储安全:个人和企业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均使用加密来保护静态数据,确保敏感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无论是在硬盘、云存储还是移动设备上。
网络安全:加密是保护网络流量的基础,包括虚拟专用网络(VPN),它可以加密互联网流量,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标记化与加密:主要区别
标记化和加密对于数据安全都至关重要,但它们的方法和实用性却存在根本区别。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1. 数据保护方法
标记化将敏感数据替换为标记,标记没有外在价值,也不直接链接到原始数据。而加密则使用算法和密钥将敏感数据转换为密文,如果没有相应的解密密钥,则无法读取数据。
2.可逆性
虽然标记化只能通过创建令牌的标记化系统进行逆向,但由于原始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令牌库中,因此任何拥有相应解密密钥的人都可以进行加密逆向。
3.数据格式
标记化通常保留原始数据的格式,而加密通常会改变数据的格式和长度,从而导致密文看起来与原始明文不同。
4. 入侵风险
标记化降低了风险,因为标记在标记化系统之外毫无价值,并且不包含任何原始数据。相反,如果解密密钥被泄露,加密就会带来风险,因为加密数据可以恢复到其原始形式。
5. 性能和存储
标记化通常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并且需要较少的额外存储空间,而加密可能会耗费更多资源并增加数据大小,从而影响存储和传输效率。
6. 合规与监管
对于特定的监管要求,标记化通常是首选,因为它可以简化合规性。另一方面,加密在各种法规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强制要求,以保护一般数据和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