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dinals(序数)是一种在比特币区块链上为每个聪(satoshi,比特币的最小单位,1 BTC = 1亿聪)分配唯一标识符的协议,由开发者Casey Rodarmor于2023年1月提出。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给每个聪编号并附加额外数据(如图像、文本等),将其转化为独特的数字资产,类似于NFT(非同质化代币),但完全基于比特币网络。
关键概念:
-
聪的编号:
-
按挖矿顺序为每个聪分配唯一序号(从0开始,总计2.1万亿个)。
-
通过“先进先出”原则追踪聪的转移。
-
铭文(Inscriptions):
-
将数据(如图片、视频、文本等)写入聪的交易中,通过比特币的
OP_RETURN
或隔离见证(SegWit)存储。 -
数据永久保存在链上,与依赖外部链的NFT不同。
-
与NFT的区别:
-
完全链上:数据直接存储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而非像多数NFT那样仅将哈希存储在以太坊等链上。
-
依赖比特币特性:利用比特币的UTXO模型和Taproot升级实现,无需额外代币或智能合约。
-
技术基础:
-
依赖比特币的Taproot升级(2021年11月),使复杂数据存储更高效且成本更低。
影响与争议:
-
创新应用:扩展了比特币的用途,支持NFT-like资产,吸引新用户和开发者。
-
社区分歧:
-
支持者认为它丰富了比特币生态。
-
反对者担心它偏离比特币“货币”初衷,可能增加链上负载,推高交易费用。
示例:
-
用户可将一张图片“铭刻”到特定序号的聪上,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如“比特币版NFT”)。
总结:
Ordinals协议通过对比特币最小单位的标记和铭文,实现了类似NFT的功能,但其完全去中心化、依赖比特币底层设计的特性使其独具特色,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比特币核心用途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