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以太坊区块链的大小(即全节点需要存储的完整数据量)取决于具体的同步模式和历史数据的保留情况。以下是关键细节:
1. 归档节点(Archive Node)
-
存储需求:约 12–20 TB(具体取决于历史数据和状态增长的累积)。
-
功能:存储所有历史区块、状态变更和中间状态,适合开发者和高级查询需求。
2. 完整节点(Full Node)
-
存储需求:约 1–2 TB。
-
功能:仅同步最新区块和当前状态,无需保留全部历史数据,但能独立验证交易和区块。
3. 轻节点(Light Node)
-
存储需求:可忽略不计(仅下载区块头,约几GB)。
-
功能:依赖其他节点提供数据,适合移动端或资源受限设备。
影响因素:
-
区块生成速度:以太坊平均每 12–15 秒 出一个区块,区块大小和交易数量直接影响存储增长。
-
EIP-4844(Proto-Danksharding):若已实施,可能引入临时数据存储(blob),但归档节点需额外空间。
-
网络活动:DeFi、NFT等应用的高峰期会加速数据增长。
数据来源:
-
以太坊官方文档和节点客户端(如Geth、Nethermind)的更新日志。
-
社区报告(如 Etherscan 或区块浏览器统计)。
建议通过以太坊客户端(如 geth --syncmode snap
)同步时查看实时存储占用,或参考 Etherscan 的链上数据统计。如果需要精确数据,可运行节点时监控磁盘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