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违法违规行为,通常指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如基金经理、证券交易员等)利用职务便利,利用未公开信息谋取私利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1. 基本操作方式
-
提前布局:从业人员利用掌握的未公开投资信息(如即将买入某只股票),在机构资金入场前,先用个人或亲友账户低价买入。
-
高位套现:待机构资金推动股价上涨后,提前卖出个人持仓,获取非法利润,而机构或普通投资者可能因此受损。
2. 典型特征
-
信息不对称:利用内幕信息或职务便利获取优势。
-
损公肥私:牺牲机构或客户利益为自己牟利。
-
隐蔽性强:常通过亲友账户或关联账户操作,规避监管。
3. 法律后果
-
中国:《刑法》第180条规定,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俗称“老鼠仓”)可构成内幕交易罪,情节严重者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其他地区:如美国、欧盟等也将其列为证券欺诈,面临高额罚款或监禁。
4. 著名案例
-
中国: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因老鼠仓获利近2000万元,被判刑3年。
-
美国:对冲基金经理SAC Capital因内幕交易被罚18亿美元。
5. 如何防范?
-
监管手段:交易所监控异常交易,大数据分析追踪关联账户。
-
法律惩戒: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刑事责任。
-
行业自律:金融机构需加强内部合规审查。
老鼠仓破坏市场公平,损害投资者信心,是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打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