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概念,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一、核心意思(一句话概括)

场外交易(Over-the-Counter, OTC)指的是不通过集中的证券交易所,而是由交易双方私下直接协商、一对一进行的交易。
“场”指的就是像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那样标准化的、有固定场所(或电子系统)的交易市场。所以,“场外”就是在这些“场子”之外进行交易。
二、两种常见的具体场景
1. 金融领域的场外交易(狭义,最常用)
这是“场外交易”最核心的含义,主要针对未在交易所上市的金融产品,或者虽然上市但选择在场外进行的大宗交易。
交易什么?
股票:大量未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如新三板的很多股票)、私募股票等。
债券:绝大多数债券(如国债、企业债)的交易都是在场外市场进行的。
衍生品:如掉期(Swaps)、远期(Forwards)等非标准化的合约,这些合约的条款(金额、期限等)需要双方协商,无法在交易所交易。
外汇:全球外汇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OTC市场,银行、机构之间直接进行货币兑换。
怎么交易?
交易双方(通常是金融机构、大公司等)通过电话、电子网络(如彭博终端、路透社系统)直接联系。
双方协商确定交易的价格、数量、交割方式等细节,而不是采用交易所的集中竞价、自动撮合模式。
主要特点:
非标准化:合约内容灵活,可以“量身定制”。
透明度低:交易信息一般不公开,公众无法实时看到成交价和数量。
信用风险高:因为没有交易所作为中央对手方进行担保,交易能否顺利完成完全取决于交易对手的信用。可能存在一方违约的风险。
2. 数字货币领域的场外交易
在加密货币世界,OTC也非常普遍,通常指不通过币安、火币等数字货币交易所,而是直接与他人进行点对点的数字货币买卖。
谁在用?
大宗交易者:想买卖大量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机构或个人。如果在交易所直接下单,可能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巨大冲击(俗称“拉盘”或“砸盘”),而OTC可以找到一个对手方,以协商好的固定价格一次性成交。
法币入金受限的地区:在一些国家对交易所监管严格的情况下,人们通过OTC平台用本地货币购买加密货币。
注重隐私的人:有些交易者不希望自己的交易记录完全公开在交易所。
如何操作?
通过专门的OTC平台(如币安的OTC门户)、社群或线下见面。
平台或中间人作为信用担保,买方将法币打给卖方,卖方确认收款后释放加密货币给买方。
三、场外交易 vs. 交易所交易
为了帮您更好地理解,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
特征 | 场外交易 (OTC) | 交易所交易 (Exchange Trading) |
---|---|---|
交易地点 | 分散,无固定场所 | 集中的交易所(物理或电子) |
交易方式 | 双边私下协商 | 集中竞价,自动撮合 |
产品 | 非标准化、个性化 | 标准化合约(如100股/手) |
价格 | 协商定价 | 公开竞价,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 |
透明度 | 低,信息不公开 | 高,交易数据实时公开 |
监管 | 相对宽松,主要靠协议和合同法 | 非常严格,受交易所规则和证券法约束 |
风险 | 对手方信用风险高 | 市场风险高,但信用风险极低(交易所有担保) |
总结
场外交易是一个广义术语,但其核心始终是 “非交易所” 和 “一对一协商” 。
在传统金融里,它是机构之间处理债券、衍生品等非标产品的主要市场。
在数字货币里,它是大宗交易者和特定地区投资者买卖加密货币的重要渠道。
无论是哪种,其优势在于灵活性,但代价是更高的信用风险和更低的透明度。